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
D.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主要著作《国富论》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圣经”。主要是因为该书
A.要求政府开始干预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
B.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
C.要求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 |
D.要求资产阶级在更加广泛的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C.工厂纪律严格 | D.贫富差距缩小 |
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D.“海上马车夫”的造船技术优势 |
下列哪些商品不可能在15-16世纪的欧洲市场上出现
A.中国的丝绸 | B.印第安人的工艺品 |
C.澳大利亚的装饰品 | D.非洲的可可 |
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 | B.生产方式的不同 | C.生活习俗的不同 | D.宗教信仰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