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其主张是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 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 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 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 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
A.秦国实行军功制 | B.科举制度兴起 |
C.实行察举制选官 | D.程朱理学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