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材料二

——摘编自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对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二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三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匿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国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匿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新校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和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8分)
(2)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 “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 “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一一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二战后,欧洲社会福利国家出现。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目的和基础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后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与1905年有何新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民生问题的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请回答:
(1)马克思跃居排名的榜首,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2)爱因斯坦、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从上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