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
绘画成熟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从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看,绘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古代的文化,从商周以来,不知经过多少次毁灭性的破坏,使后世无法看到。古代的绘画十分脆弱。一种是画在墙上,以为墙是结实的,但随着墙的毁坏,画也没有了。画在帛上的也不延年。唐宋人没见过古代的绘画,只看过武梁祠画像,根据这些推测判断汉朝绘画,以为汉朝绘画就是这样的。近代发现了汉朝墓壁里的壁画,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观,觉得从前的推测是错的。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画,使人看到出丧幡上的帛画,精致极了,比武梁祠的画不知高出多少倍。人们看到马王堆的帛画,无不惊诧变色,这才知道古代绘画水平已达到什么地步。我们应该以这(西汉初年)作为起点,往上推溯商周绘画应该有什么样的成就。看到了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以后,有人说,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
唐以前和唐人的好画,多画在墙壁上,大多数已随着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幸亏西北有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首先是敦煌,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宝贵的材料。敦煌许多画在绸帛上的画被外国人掠夺走了。国内流传下来的只是一部分。现在西北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即使是零块,都是非常精美的。这些东西的保存,对今天探讨古代绘画的源流有很大的作用。现在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画算是唐代或唐以前的呢?有。但这些画事实上都是经过第二手摹下来的,很少有真正的唐朝人直接画了留下来的。即使画稿、形象是某名家的作品,但画上的墨迹也不是作者本人的。古代没有别的办法,幸亏摹下副本,否则今天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大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元朝才多有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这如同戏剧底本由舞台到案头一样。原来剧本是舞台唱的,实用的,后来成为文人创作后摆在案头欣赏,并不是在舞台上演的。有许多只能在案头看,是舞台上唱不了的。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哪是墙壁上的画,哪是案头上的画,这样才能探索宋元以来的画派、画风。
墙壁上的画,实际上和装饰画是一派。文人案头画是一派,对这一派也有许多争论,但它也有它的新趣味,不能一笔抹杀。这一种风格的影响有几百年。宋朝已经开始了,如苏东坡喜欢随便画点竹子,画树、画块石头。现在还有一件真迹,树画一个圈儿,底下是石头。按照画家的要求,这画画得非常外行。米芾画的《珊瑚笔架图》,笔道七扭八歪。这是文人游戏的笔墨。到了元朝才逐渐出现精美的文人画,影响一直到现在。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下列关于“古代绘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考古发掘成果说明,我们所估计的绘画成熟的时代太早了,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文化经过了严重的破坏。
B.古代画在墙上与帛上的画,因其载体的脆弱易毁,很多没能得以长时间保存,这也导致后人产生了一些误解。
C.唐宋人据其所看到的武梁祠画像来推测汉代的绘画情况,认为两者一样,这种看法与汉代绘画的实际不符。
D.唐宋人低估了汉代的画的水平。汉朝墓壁里的壁画、马王堆的帛画,说明古代绘画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北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得以留存,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这是我们的莫大幸运。
B.研究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赖于西北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尽管这些绢画只是一些零块。
C.真正的唐朝人画的留下来的已很少,现在流传下来的,即使画稿是某名家的,画上的墨迹也不是其本人的。
D.古代二手描摹下来的古画副本水平很高,其绘画水平已非常接近原画,藉此我们可以一睹原画风采。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人所画的室内装饰画,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但真正精美的文人画,却是在元朝才出现且一直影响到后代的。
B.作为案头玩赏之物的卷册小品,就像戏剧底本由舞台到案头一样,原本是舞台唱的剧本,后来有许多却只在案头看。
C.文人案头画和墙壁上的画一样,有它的新趣味,其风格的影响有几百年,从宋朝就已开始了,不能一笔抹杀。
D.苏轼画的竹子、树,米芾画的《珊瑚笔架图》,都不真正符合画家的要求,作画态度不很严肃,画也不精美。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阅读朱成玉文(有改动),完成小题。
①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③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④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⑤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⑥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⑦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央求为她照张相。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在外面涂上花粉,串成了项链。
⑧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⑨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⑩她对着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⑪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⑫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⑬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⑭那位母亲说,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⑮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⑯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第④段划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第⑨段中“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这一细节描写,蕴含着摄影家怎样的情感?
选文结尾“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句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十五天之后,这些变成褐色的种子相继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在覆盖有WiFi 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6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白蜡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这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二十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 ,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尤其别在腿上使用连通WiFi的笔记本电脑。
(略有改动)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A.水芹种子在覆盖有WiFi 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有些家长和教师因此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B.荷兰科学家使用无线路由器研究它对白蜡树的影响,发现靠近路由器的树木,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C.丹麦女学生的水芹种子实验和荷兰科学家的白蜡树实验均证明WiFi信号有损人体健康。
D.美国的一些研究者认为WiFi信号辐射小,对它可能会损害健康表示怀疑。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辐射危害大小跟接受辐射的持续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B.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
C.辐射危害大小跟接受辐射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
D.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危害越大。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WiFi的事物说明文()
B.第②段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C.第⑦~⑩段在说明使用无线路由器的注意事项时,采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D.第⑥段中“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中的“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父亲
①我出生的时候父亲28 岁,婴儿时候的我很胖,脸蛋、胳膊和腿都无一例外的滚圆。我想象不出那么瘦的他抱我时是什么样子,家里居然没有一张一岁前的我与他的合影。
②我能记得三岁时被奶奶牵着走街串巷唠家常,也记得坐在妈妈当老师的小学教室里被一群哥哥姐姐围着看,但之于他最早的记忆却莫名其妙的模糊,虽然总是他陪伴我的时间最多。
③最早的记忆来自四岁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们爬上奶奶家的房顶看夕阳。他问我要不要去上幼儿园啊,我说好。初秋幼儿园开学了,他骑自行车送我,一直路过苍翠的田野和安静的村庄。
④第一天上学,我一改之前说好的“听话”,他一走我就放声大哭,他无奈,只好在窗外站了一天陪我,直等到教室朝西的灰木窗框被傍晚的斜阳照成柔粉色。第二天,他一走我还是哭,于是他只好指着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跟我商量:“我站着太累了,去你们老师办公室坐着吧,我保证不
走,你看我自行车在这儿呢。自行车在这儿我走不了对吧?”我想了想,答应了,上课的时候一直监视着那辆自行车。后来我才知道,虽然自行车一直放在那里,但他却偷偷地溜走坐了公交车去上班。不小心说出真相的时候,他不顾我的愤怒,幸灾乐祸地笑我:“小孩子真好骗啊。”
⑤妹妹出生之后,妈妈常常走不开,所以总是他接我放学。有时候他下班晚了,我只好坐在幼儿园门口高大的梧桐树下等他。北方小镇的街道,车辆路过时会有尘土在阳光投射下的阴影里飞扬。旁边有白发的老奶奶摆摊卖凉粉,还有灰色的鸽子拍着翅膀飞过天空。我把脚边的小石子踢来踢去,把所有路过的蚂蚁数了一遍,才看到他骑着那辆老式的黑色自行车,按着铃铛来了。
⑥他给了我最好的童年时光。给我买足球鞋,在少年宫的小操场上教我踢足球。也帮我选连衣裙和绣着粉红色花朵的小皮鞋,还有琴键雪白的电子琴。春天带我去看漫山桃花,走过长长的田垅找一大片空地放风筝。夏天去看荷田我顶着一片荷叶坐在水塘边,光脚在水里晃来晃去,被突然跳出来的小青蛙吓一跳,溅一身的水花,然后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秋天来了,他每天早晨把我一头睡得凌乱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系上围巾之后再走远几步左右端详一番,满意地笑一下,然后看我出门上学。
⑦初中开始学物理化学之后,我渐渐开始读的吃力,又因为上学早,一夜之间便告别了原本无忧无虑的时光,不快乐的样子越来越多。有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开家长会,班主任给家长们布置了个“作业”,让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就我所知,很多同学的家长都没有写,但是他很认真地写了,还仔细地用信封封好交给我。几页白纸上,他详细地分析了我的各科试卷与成绩,还罗列了一条一条的意见与建议。那封信我用了很久才看完,差点看出了眼泪,暗暗地发誓总有一天要让他为我骄傲。后来陆续几次搬家,已经再也找不到那几页稿纸,可是我记得他端正的楷书和笔尖渗入纸张的期望
⑧我的叛逆期来得晚,但也几乎持续了整个高中。学习压力大,加上经常生病吃药,戾气十足,和他的交流日益变少。每一天深夜的晚自习放学之后,他像往常一样接我回家,在深而悠长的小巷里只用踢踢踏踏的足音陪着我度过沉默灰色的青春。那漫长的几年,我只顾着沉浸在自己伤春悲秋的世界里,竟从未理解过他看着我终于长大却数年无话可说的无限寂寞。
⑨直到上大学的某一天,他到学校看我。已临隆冬,冷风肆虐着钻进脖子,我挽着他的胳膊在陌生的街道上慢慢地走。想起二十年里他陪我走过的路从故乡熟悉的大街小巷到异地他乡起风的街头,我的脚步从蹒跚变得稳健,他的脚步却从急促变得缓慢。是他将所有深沉的爱意都注入了我不断变大的脚印里,而我却残忍地将每一步成长都化作皱纹刻上他的面庞。
本文讲述的父女间的故事朴实感人。20年来,父亲“给了我最好的童年时光”,默默地陪伴和引导着我的成长。请用简明的语言补出相关的故事内容。(6分)
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父亲站在窗外陪了我一整天;第二天, ;妹妹出生之后,总是父亲接我放学;……初中一次期中考试之后, ;在我叛逆的高中时期, ;在我上大学时,
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段末加点词“期望”具体指什么?(3分)
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1)夏天去看荷田,我顶着一片荷叶坐在水塘边,光脚在水里晃来晃去,被突然跳出来的小青蛙吓一跳,溅一身的水花,然后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
(2)想起二十年里他陪我走过的路,从故乡熟悉的大街小巷到异地他乡起风的街头,我的脚步从蹒跚变得稳健,他的脚步却从急促变得缓慢。
我选第( )句:
根据第⑧段内容,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出父亲面对“我”的叛逆时的内心活动。(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