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水的温度/℃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沙子的温度/℃ |
30 |
32.5 |
35 |
37.5 |
40 |
42.5 |
47 |
47.5 |
50 |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
(1)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2)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是m3=。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1)如图a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cm。
(2)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中所示,为℃。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中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 .(一条即可)。
(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
晴天正午,小健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_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可靠/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小健的同桌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另外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
(4)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戊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小健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己所示.则他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
A.B.C.D.
(5)小健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6)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