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
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
该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
A.法国1875年宪法文稿 |
B.《四月提纲》原件 |
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 |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 |
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
C.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
D.欧洲开始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
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民主原则 |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C.实行责任内阁制 | 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