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的,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
| C.“恶金(指铁)以铸鈅夷斤,试诸壤土” |
| 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 的话。如今这一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工程是
| A.漕渠 | B.都江堰 | C.龙首渠 | D.白渠 |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信仰 | B.农业生产 | C.祭祀祖先 | D.民间习俗 |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从英文的Law来看,既包含法律,又包含自然规律的意思;俄文中的3akoH也是同时包含法律和规律两个意思。这些表明
| A.自然法不完全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法律 |
| B.一切法律都是从自然规律中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
| C.国家意志和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间处于对立状态 |
| D.统治者必需要服从自然法的规则来统治国家 |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人人”解释最准确的是
| A.罗马贵族 | B.罗马境内的自由民 |
| C.外邦自由人 | D.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