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 A.秦国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肯定的 |
|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
| C.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
| D.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必然 |
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 A.重工业 | B.轻工业 | C.高科技产业 | D.农业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 A.洋纱和洋布 | B.咖啡和可可 |
| C.产于印度的茶叶 | D.产于泰国的香米 |
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 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 C.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 | D.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
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
|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
|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
|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