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
|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
|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
“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前提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 B.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 D.马克思、恩格斯等进步思想家善于理论总结 |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 B.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
|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
| D.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 B.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
| C.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
|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路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
| B.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
|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
|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