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
|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
|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
|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下图中的曲线不能反映的是()
| A.荠菜由受精卵发育成胚时的细胞数量变化趋势 |
| B.一群绵羊引入环境适宜且无天敌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 C.酵母菌接种到营养丰富、氧气充足的培养基上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 D.用单侧光照射暗盒中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甲越来越少,乙越来越多 |
| B.甲越来越多,乙越来越少 |
| C.甲数量稳定,乙越来越少 |
| D.甲数量稳定,乙越来越多 |
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一个()
|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以上都不是 |
图中a表示浆细胞,b表示抗体,c表示(效应)T细胞,则e和d分别表示 ( )
| A.体液免疫和淋巴因子 |
| B.细胞免疫和记忆细胞 |
| C.特异性免疫和记忆细胞 |
| D.特异性免疫和淋巴因子 |
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②③④⑥ | D.②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