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 B.透过小石块的多 |
C.两者一样多 | D.没法比较 |
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 B.植被的生态作用 |
C.温室效应 |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
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
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A.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 |
B.能降低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 |
C.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
D.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 |
图5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 |
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 |
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 |
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 |
读图4“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9~21题。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③-④ | D.③-②-④ |
影响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作用是箭头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
下列现象中,属于大气反射作用的是
A.夏天多云时,气温会低一些 |
B.冬季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 |
C.在日出之前天空就已经明亮了,而日落之后天空尚未黑暗 |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
图3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7题。
关于图3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D合为岩石圈
D.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