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
|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 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
把雅典民主政治带入“黄金时代”的政治家是:()
| A.德拉古 | B.梭伦 | C.克利斯提尼 | D.伯里克利 |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罗马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 B.稳定社会秩序 |
| C.保障平民利益 | D.维护帝国统治 |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
| 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
| 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 |
| 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 |
| D.伤害主人的奴隶 |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里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 A.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
| B.正式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
| C.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黄金时期 |
| D.导致了社会动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