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
|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
李世民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加强监察,严惩贪官 | B.选官须注重才学 |
|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建立中朝 ②设立刺史 ③实行推恩令 ④酎金夺爵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替制代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的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
|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
|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
|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 |
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
|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的帮助 |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