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表一:下面是某校学生对某个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032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9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163人,约占40.2%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06人,约占75.6%
实现再就业281人
就业企业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就业领域
第二产业63人,第三产业218人

材料: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进一步强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1)上述表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
(2)请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注:1978年我国年产汽车14.9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达934.25万辆,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2010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18万辆,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47%。经过多年的努力,自主品牌乘用车已经挑起了大梁。这主要归功于我国许多汽车企业走的自主创新之路。
(1)概括指出图1和图2反映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某汽车企业的经营者,请运用“企业与劳动者”的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做到自主创新呢?

某中学5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前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材料一:同学们发现,城市中近90%以上的学生使用手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不少学生使用手机追求时髦,讲究高档,彼此之间还常常相互炫耀。
材料二:调查中,同学们还发现,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一款新手机面世不到一个月,其价格就大幅度下跌。那些拥有高价位手机的学生后悔不迭,心存疑问:“怎么这么快就‘缩水’了?”对此现象,很多同学都不能理解。
材料三: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现在如果你加入该探究小组,请你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分析,手机价格大幅度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心理。
(3)以科学合理消费为主题,请你向同学们提一些消费建议

思想政治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某市2011年两会期间,报社开辟《请代表委员讲话》专栏,记者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民众最关注的房价、交通出行、物价上涨、入学难等十大话题,市人大代表提出57件议案,大多聚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市长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实现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政府必须扎实做好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工作。该《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委员审议讨论,顺利表决通过。
(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
(2)根据上题答案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阐述该市人大应如何推动政府抓好民生项目的建设工作?
B.[选修4——科学思想常识]
目前,国内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设计出一款新型公交——立体快巴。
“立体快巴”的每个设计细节,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如:“立体快巴”的两侧壁,上面实下面空,借鉴了“龙门另”(大型起重机)横梁和立柱的“门”字形结构;车厢横跨两条车道;下层像移动的隧道,不占同路面空间,这使“立体快巴”如同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列车,可以通行高度在2米以下的小汽车,双方互不干扰,以此应对公交车和小汽车争路的现状。
(1)“立体快巴”的设计细节,运用的推理形式是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立体快巴”的设想是如何体现这一推理形式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电视台新闻访谈日记者围绕“关注用工荒,破解招工难”话题,展开调查和采访。
[新闻采访]
为了探寻“用工荒”的原因,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农民工:东南部地区的工资虽然较高,但生活成本很高,子女的教育受到很多限制,很难照顾好家庭。况且目前家乡就业机会多了,打工何必舍近求远。
技术人员:尽管在东南部打工收入较高,但是压力大,在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碰到许多实际困难,难以享受“市民”待遇,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更愿意回家乡创业。
大学生:我们希望有良好的薪资待遇、舒适宜居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能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到哪里发展都可以。
(1)当前为了解决用工荒难题,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期吸引外来务工人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评析这一举措。
(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满足劳动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闻调查]
记者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搜集到美国商会上海分会最近的一个调查数据,28%的国际公司表明已经考虑在西部设厂,国内已有不少工厂迁移西部建设。就此专访了某经济管理专家。
专家认为,当前一些企业向中西部迁移,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的选择。
(3)请你列举专家提到的“综合考虑的因素”的其中两个方面,并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记者感言]
曾几何时,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沿海,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昔日那铺天盖地,蔚为壮观的“孔雀东南飞”景象已难再现,取而代之的是“凤凰纷纷归”,真是沧桑巨变!
(4)结合以上材料,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记者感言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