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
、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
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
E→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 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__________________(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写出c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
②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 。
(3)蛋白质中也含氮元素。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一种氨基酸,
①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
30g尿素中含氮元素 g。
③合格奶粉每100 g中含蛋白质约18 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现测定某奶粉每100 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2 g。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属于合格奶粉。(写出计算过程)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1.9g固体物质。计算制得氧气多少克?21.9g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硼氢化钠【化学式( )】,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l)硼氢化钠中Na、B、H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硼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
小明同学为了测定某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g该溶液放入烧杯中,再将澄清石灰水分四次加入,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
80 |
80 |
8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 |
0.18 |
m |
0.5 |
0.5 |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m的值为 g
(2)原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0g制取氧气.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将剩余固体全部倒入大烧杯,并加水充分溶解,烧杯内物质总质量150.5g,过滤后得到滤渣和一定量的不饱和滤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所得不饱和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32.5g该黄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每隔10分钟测烧杯内(不含烧杯)剩余物质的质量,测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硫酸后10分钟 |
加入稀硫酸后20分钟 |
加入稀硫酸后 |
加入稀硫酸后40分钟 |
加入稀硫酸后50分钟 |
232.4g |
232.3g |
232.2g |
232.1g |
232.1g |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