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王亮。
你对正贪恋上网的王亮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0年,日照市聚焦城市能级提升,抓治理,提品质,倾心打造精致城市。现邀请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方式参与精致城市建设。
【读懂城市抱负】
城市是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到它的抱负。日照市精致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树立“城市精致,工作必须极致”理念,强调精美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与精明增长,通过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市容秩序整治等多项攻坚行动,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精致是日照市对外展示的新名片,也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请根据你的理解,为日照市精致城市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人物的相关故事,谈谈作品中人物的信仰。
A.《海底两万里》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红星照耀中国》
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德”文化意蕴深厚,华夏民族积淀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德”源追踪
(1)“德”甲骨文写作,从“
”,从“
”。“
”即行路,泛指行为;“
”即直视或看着直线。“公秉德以陟罚,众皆是之,惟戚弟愠”中的“德”即用其本义: 。“夫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中的“德”则引申为: 。
“德”远流长
(2)试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德”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立“德”厉行
(3)班级在“世界文化发展日”举办“传承中华美德”主题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1)校刊编辑部招募编辑,下面是鹿鸣同学初拟的申请书,其中格式、语法,标点有诸多错误,至少找出3处改正。
申请书
尊敬的编辑部老师:
校刊“初荣”创办以来,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广泛地影响。编辑工作对我很向往,特申请此职位。我做好此项工作的优势如下:热爱文学,在中学生知名刊物发表过若干作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有幸加入贵刊,我将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同时做好审稿、收稿、定稿及编辑等工作。恭候佳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鹿鸣
2020年6月27日
(2)如果你是编辑部负责人,你觉得鹿鸣的申请书还缺少哪些亮点?(至少三条)
(3)鹿鸣初选通过,老师又为入围同学设置终选题:校刊准备以“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照亮”为主题举行征文活动,为此设计一段50字以上的宣传推广语。请你替鹿鸣拟写。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如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贏;“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