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以某半球某点为中心的俯视图,M为极点,a为晨昏线,PM和QM表示两条经线,P、Q在a上,且P是a上纬度最高点。回答下列问题。

若图示区域为南半球的夏半年且p点的纬度为71°时,则此刻的时间大致是

A.6月20日 B.1月10日
C.9月20日 D.3月15日

若P点经度为30°E,且该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则此时印度新德里(东经77°)时间为

A.17时 B.15时
C.17时30分 D.15时30分

下列关于P、Q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点到M点的距离相等
B.Q点比P点先看到日出
C.线段PQ为P、Q两点的最短距离
D.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油菜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准流域明显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该趋势反映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下列各题。(共13分)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2000年度)

材料三、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0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材料四、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随后核电站厂房还发生爆炸致4人受伤。日本专家估计核电站可能正发生类似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史上最严重事故。
(1)从材料一中判断哪种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还可以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3读材料四,从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看核泄漏属于哪种?并说出核泄漏带来哪些危害?

问题探究:表一、表二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表一

表二

(1)根据表一和表二,分别画出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曲线图(一幅气温图和一幅风速图)
(2)请简述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的差异(4分)
(3)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4)假设绿洲遭到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左图)。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右图)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A【环境保护】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B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8时减弱为强台风,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
材料二 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