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下器材来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1.0Ω)
②电压表V(0~3V,内阻约为3kΩ)
③电流表A(0~0.6A,内阻约为0.1Ω)
④滑动变阻器R1(0~10Ω,10A)
⑤滑动变阻器R2(0~1000Ω,1A)
⑥开关、导线若干
(1)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闭合开关前应该把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______端(填“a”“b”)
(2)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够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3)如图乙为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U-I图线,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测出的与真实值比较:
________
,(填“>”、“<”或“=”)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 |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在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定则》的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O,如图所示.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拉力F1和F2的方向与OA夹角分别为1500和1350,F1 = 2N,则F2 =_______N,OA线上的拉力是________N.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金属丝直径d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mm。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和直径d。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金属丝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的金属丝长度L为___mm。
下图是电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量程,那么读数为;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0.6A量程,那么电表读数为 。
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有一待测电阻Rx,无法估计其粗略值。某同学应用伏安法进行测量,按下图所示(甲)、(乙)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用(甲)图测得的数据是2.9V,4.0mA;用(乙)图测得的数据是3.0V,3.0mA。由此可知,应用________图测量的值误差较小,测量值Rx=________。
有一待测电阻R,其阻值在1000—1100Ω之间,实验室准备用来测量该电阻值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V(量程0—15V,内电阻约20kΩ)
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电阻约20Ω)
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电阻约40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300Ω,额定电流为0.1A)
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9V、内电阻约为0.5Ω)
开关及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并能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以便画出电流一电压的关系图线,为了实验能正常进行,减少测量误差,还要求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则电流表应选用(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甲、乙、丙、丁四个电阻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图。
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接0—3V量程时读数为V。接0—0.6A量程时读数A。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某圆筒的内径和厚度,读出下图中的示数,游标卡尺所示的圆筒的内径测量值为cm,螺旋测微器所示的圆筒的厚度的测量值为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