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率妻子躬:亲自 B.奋谢之而已谢:拒绝
C.冀当退却冀:希望 D.甄善疾非甄:表扬

下列每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A.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奋以奇经明当仕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 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元帝时,孔奋担任侍中。他年轻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每天有四次集市。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2) 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谏论
【北宋】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选自《嘉祐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向:先前
B.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奔:追逐
C.顾见猛虎暴然向逼顾:回头看
D.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苟:姑且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必使国君接受谏言;真正能接受谏言的国君,必使大臣力谏
B.国君拥有的地位和权势,使进言劝谏的大臣常常冒着死亡的危险。
C.苏洵认为当代没有推行奖赏进谏者和惩处不谏者的措施,所以国家渐渐衰亡。
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说明,赏、刑结合,才能使朝廷众臣直言敢谏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2)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3)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①之不逮②也。”(《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注]①躬:身。②逮: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该追求饮食起居等物质生活,而应当把重心放在做事,放在道德修养上。
B.古人不轻易说话,因为他们认为言出必行,言行不一致是可耻的。
C.少说话多做事,尽管显得木讷,但谨慎处事也是相当可取的。
D.孔子认为为人处事要像古人一样,做事敏捷,言谈谨慎。

(2)请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言行一致”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穷鬼传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讥刺,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九百余年阅: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矜:自夸
C.无可属者属:嘱托
D.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溷:打扰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而得韩愈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势固足以穷余也 B.不足以动众
C.入所厌薄之世 D.何足以轻重先生
2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一个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常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笞若也。”窋既洗沐[休假]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趋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生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假:非正式的,代理的
B.间侍,自从其所谏参间:通“闲”,空暇
C.一遵萧何约束约束:限制,不超出范围
D.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事事:干事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复饮之,醉而后去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何以忧天下乎
C.欲有所言,复饮之曹参代之,守而无失
D.乃请参游园中乃反取酒张坐饮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参“守而勿失萧何之法”的一项是()
①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 ②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
③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④惠帝常怪相国不治事
⑤参怒,而笞窋二百⑥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就让他的儿子曹窋去劝说,希望曹参能多关心国事。
B.曹窋按照汉惠帝的嘱托去劝他父亲,结果曹参不但不听,还痛打了儿子一顿,认为他不懂治国的道理。
C.曹参担任汉相国,虽然整天喝酒,平庸无为,但因继承萧何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也得到百姓称赞。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参闻之,告舍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
②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厌旦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
【注】厌旦:黎明。夜台:坟墓,也指阴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至,果是等到
B.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广大
C.隐我血资,悍不还凶狠
D.汗流接踵,不敢出气脚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法内史之主计仆也②何父之有
B.①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②自以其故告主人
C.①翁大哭,如期而往②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D.①众归,以情致翁②以我卜之,殆不可见
7.下列句子属于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在此何作
B.言者何人
C.何不一归省侍
D.彼是我何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西川四十余岁才生儿子,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壮骡子
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B.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
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
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
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
②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