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维新变法之所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就在于走出封闭,率先以世界性眼光来看待中外文化……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原因。他认为,中西最大的差异,在于西人以“自由为体”,而中国却引以为讳。……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
——张昭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思想,并说明此思想在当时所产生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其特点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政治觉悟阶段所主张的两种政体。并说明伦理觉悟阶段运动的意义。
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公民大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材料三读图做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2)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六中国古代和图九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途径虽然不同,最终确立的代议制政体民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反映出政治民主化是必然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 |
法律(标志) |
国家政体 |
国家元首 |
政府首脑 |
权力中心 |
英国 |
君主立宪制 |
内阁首相 |
议会 |
||
美国 |
1787年宪法 |
总统 |
总统 |
||
法国 |
1875年宪法 |
总统制共和制 |
总统 |
总理 |
议会 |
德国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皇帝 |
皇帝 |
(2)根据上表,从国家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的产生、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三个方面,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某朝郡县示意图图二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三 某朝行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推广的?
(2)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创立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所反映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你怎样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 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 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2) 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