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寸草春晖
昨晚,我和奶奶吵了一架。问题出在我们对一件事的不同看法上,奶奶看法陈旧使我忍无可忍。烦躁之机,想出去透透气。说是透气,其实只是想避开奶奶的唠叨而已。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屋后的园子里,一走进这个小菜园,一切的不快与愁绪都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天气还有点冷,但是菜园却充满了绿意,让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一缕春天的气息。你瞧!这一丛丛的油菜花,一道道金黄的颜色直逼你的眼。油菜花!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个在你身旁蹦来跳去的小女孩吗?小时候我时常到这个菜园里来玩,围着开放的油菜花唱啊跳啊,小不点儿菜花活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姐姐便常把一小枝油菜花插在我的头发上,我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小菜园。现在想起来,心头不禁升起一阵温馨。
那边一片青草。一看,原来是小香蕉,它们终于破土而出了,浅浅的颜色,水灵灵的,似乎只要一碰就会化成水似的。它们的茎哟,嫩白嫩白的,活像婴儿们的肌肤。我的心猛然一震,香菜的叶子就像母亲,茎就像在母爱中慢慢长大的小孩,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光照日晒,叶子始终都默默为它遮风挡雨。我从小离开父亲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饿了,给我最可口的饭菜;冷了,给我织漂亮的毛衣。多少年风里来雨里去,她从没半句怨言,奶奶于我不正是叶子与茎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快步地回家,我要为奶奶献上一杯茶,献上一枝美丽的油菜花!
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颖— 丑陋—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主要写景的。( ) B.这篇短文主要是记事的。( )
你觉得小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问题。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山:“你认识他吗?”
闫振山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好看,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1)从文章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下来。
轻松 ()和缓() 温柔 ()红润()
(2)“他们想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个句子用的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用 来比喻,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以及场面描写,写出了宪兵、警察的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找出与“工友闫振山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前后照应的句子,用“——”画出来。
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气之下把我拎到了街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以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过的拐卖小孩的老疯人,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还有亲爱的妈妈也会温柔地给我擦掉眼泪。但是,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那扇门还是紧紧地闭着。我近乎绝望了,哭声也有点歇斯底里。这时,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因为没有人敢违背父亲的意思。
想到这里,我反倒冷静下来了,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街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生活不都是这样的吗?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斥责()违反()镇静()移动()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寒风凛凛、、、
(3)联系文章解释词语。(2分)
无济于事:
(4)“歇斯底里”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指,
第二次是指。
(5)把“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6)站在黑暗中,作者想到了什么?用“﹏”画出来。
(7)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8)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x k b 1. c o m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
(2)“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画,我还能写出一个带有“截”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情景 B、时光景物 C、表示估计
(4)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5)文中具体介绍除夕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种活动。)
(6)“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这两个词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句。
截然不同: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做别人的尾灯
①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生。早听说李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②那是五年前,李生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事。他们的老板不但是个在多国拥有众多公司的大企业家,同时还是个教授,是学者型商人,既有很好的经济头脑,又有很高的学术成就。李生就是冲着这一点,进了他的公司。由于李生勤奋,肯动脑,老板很快就提拔他做了部门经理,专管家具的销售。他也一直做得没什么差错。
③有一次,公司进了一套家具,标价是二十万元。可不知为什么,放了四个月都没有一个人问过价。好不容易有一天,一位顾客一进来就看中了这套家具,问了价格后,就一直想压低点,问李生,十八万元卖不卖。李生也很想把这套家具出手,可是老板只给了他一万元钱的浮动权限,偏偏那位顾客也固执,说十八万元不行就不买了。僵持了好久,李生想打电话找老板请示一下,可老板去国外出差了,手机也关了,他不敢擅自做主,这笔生意就这样黄了。
④过了两天,老板回来了,李生汇报了这件事。老板有些不悦,他说:“你没看到现在这套家具已经很难脱手了?你应该知道我的心理,既然四个月没人问,就说明这套家具已经没有什么卖点了,应该越早脱手越好。别说十八万元,就是十七万元你也应该卖的,不然,下次连十六万元恐怕都没人要了。”
⑤李生有些委屈地低着头,心想: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呀。看见他的样子,老板宽厚地笑笑说:“算了,先开车送我,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⑥他们上了车,李生发动了车子,空中有些雾,路上的车子很多,走得有些慢。过了十几分钟,雾越来越大,路况都看不太清了。老板倒不着急,一边由着他慢慢地蜗牛似的在车流中爬行,一边和他说着话。他问李生:“在这样的大雾天气开车,你怎么样才能走得更安全?”李生说:“只要跟着前面车子的尾灯,就没什么事。”老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如果你是头车,你该跟着谁的尾灯呢?”
⑦李生听了,心中一阵震动,是呀,如果自己是头车,又有谁会给自己指路?老板的言外之意他一下就领悟了:在一般情况下,你可以依靠上司,让上司替你拿主意,也使你不用分担责任。可是特殊情况下,你应该用自己的慧眼,看清前面的路该怎么走,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利弊,选择自己的方向。比尔.盖茨能跟谁?只会跟在别人的尾灯后面的人,永远不会领头的。
⑧这以后,李生工作得更加出色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新的别人没有开拓的创业领域,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很快就成功了。他的创业秘诀就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做别人的尾灯。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三小节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分)
出手:固执:
擅自:黄了:
(2)在下列句子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①那套家具()标价为20万元,()此时的价格可能连16万都不值了。
②任何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断地开拓创新,()有可能做别人的尾灯。
③李生的老板()被称为学者型商人”,()他
( )会做生意赚钱,()会通过事例来教育人。
(3)初见短文题目,你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读完短文,想到的答案是什么?
问题:
答案:
(4)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5)结合短文内容想象:事业成功后的李生见到了原先的老板,他会怎么说呢?
阅读回答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1)这段话主要写。
(2)认真读,仔细想,把“成长、死亡、诞生、繁衍” 这四个词语按一定顺序填在文中括号内,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样填写的理由。
(3)仿句式续写: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是泉水绕过树根;,是清流拍打着卵石。
(4)深夜听泉,作者为什么感觉“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