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它们不能袖手安坐,它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作为”的表现是( )
|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
| 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 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
|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
|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
|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 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