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 |
| B.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 |
| 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 |
| 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要求两位美国大学生介绍西方科技的新进展,这两位大学生选择的热门话题可能是
| A.坐火车外出旅行 | B.抨击斯大林模式 |
| C.城市的亮化工程 | D.评价胡佛的经济政策 |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
|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
|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
|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
| A.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 B.体现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
| 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 | 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 B.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