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相国吕不韦在编撰《吕氏春秋》时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由此,你推断《吕氏春秋》应是
A.歌颂三皇五帝功绩方面的著作 |
B.杂糅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 |
C.歌颂吕不韦个人功绩方面的著作 |
D.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专著 |
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1—3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B.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
C.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
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唐诗、宋词、楚辞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发明造纸术 | B.发明司南 |
C.发明火药 | D.发明活字印刷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