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
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从材料反映的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