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萘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2、配制一系列具有一定 的萘乙酸溶液5份,编号为1-5。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 5等份;
第二步: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 l-5号 NAA溶液中;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或长度)进行观察记录。
(1)配制的NAA溶液浓度应依次为范围 。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3)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某植物有高茎和矮茎,分别由A和a基因控制、宽叶和窄叶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
1、某基因型为AaXbY个体,产生一个AaaXb精子,则与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
A.AY AY aXb B.AaaXb Y Y
C.AXb Y Y D.Xb AY AY
2、用31P标记该植物体细胞(含1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 B.10条
C.大于0小于10条 D.以上都有可能
3、某同学将杂合的高茎雌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正常的矮茎雄性杂交,则子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 )
A.3:1 B.5:1 C.1:1 D.4:1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兔迁入该环境后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代表分解者;该图 (填是或否)具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
(2)图乙中K值又称 ,调查兔的种群密度采用 法,在图乙B点时,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获到未标记的40只,标记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3)流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x,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y,则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回答有关生命延续的相关问题
资料一:下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病、乙病、色盲分别由A、a与B、b与H、h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资料二: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
(1)资料一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3 基因型为 (同时考虑患甲病、乙病与色盲)。
(2)资料一中,若Ⅲ-8与Ⅲ-9婚后生下一对异卵双胞胎(IV-13与IV-14),则他们同时患有甲病的概率是 。若Ⅲ-8与Ⅲ-9婚配所生儿子中出现了既患乙病又患色盲的患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3)资料二中,若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肤色的表现型 种。子代中与基因型AaBbEe的个体表现型一致的几率为 。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图中A、B、C分别为 。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有不同的途径:
①H1N1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被 __________细胞识别,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②图中大脑皮层与结构A之间是通过信息分子____________实现联系的,结构A与垂体之间通过信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联系。
(3)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______ __调节,垂体通过信息分子对B发生作用属于______ ____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 ____作用。
(4)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一)所示:
(左为黑暗中,右为光照下)
(1)恩格尔曼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有:① ;
② ;
③ 。
(2)科学家恩格尔曼后来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二)所示区域。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分)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在蓝光或紫外光下发出荧光,基因工程中,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下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1)基因工程中,GFP基因属于 ,获取该基因的工具酶是 。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 。
(3)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 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4)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进行④过程的优势是 。
(5)绿色荧光小鼠培育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 (至少回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