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下CO2吸收量(mg/h) |
1 |
1.8 |
2.5 |
3.2 |
3.7 |
3.5 |
3 |
黑暗O2吸收量(mg/h) |
0.5 |
0.75 |
1.0 |
1.5 |
2.3 |
3 |
3.5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开始减少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在30℃-35℃间的某温度时会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
C.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
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
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 |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 |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各分裂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的有
A.2处 | B.1处 | C.0处 | D.4处 |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C.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
用15N标记细菌的DNA,然后将这种细菌放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假定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产生4个新个体,它们的DNA中含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
A.3:1 | B.2:1 | C.1:1 | D.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