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小题。
咏 怀【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一句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阕用“挥鞭”楷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形象,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②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元:同“原”。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