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物质分类的归纳中,错误的是
A.蔗糖、酒精、甲烷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
B.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
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 |
D.分类法中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
已知: 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l)ΔH=-2 878 kJ·mol-1
(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l)ΔH=-2 86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
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A.0.2Q | B.0.1Q | C.5Q | D.10Q |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 H2(g)+I2(g) 2HI(g)H="-9.48" kJ ▪mol-1
(Ⅱ) H2(g)+I2(s) 2HI(g)H="+26.48" kJ ▪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
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
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
C(s) + O2(g) = CO(g)△H =" -110.5" kJ/mol CO(g) +
O2(g) = CO2(g)△H =" -283"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172.5 kJ | B.1149 kJ | C.283kJ | D.517.5 kJ |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2CO2(g)+S(l) △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