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 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 A.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
|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
|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英国光荣革命在—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
|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
|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
|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