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
|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
|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
|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文中的“古”主要是指
| A.世袭制 | B.君主专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
| C.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 D.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 C.国家走向统一 |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
“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材料说明“争臣”
| A.有利于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 B.有利于对天子诸侯的谏议 |
| C.从法律上真正约束了王权 | D.防止了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