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时期 |
B.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
C.在日内瓦会议上,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
D.这些原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按照上述名句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 | B.③①④⑤② | C.①②③④⑤ | D.④⑤①③②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 | B.社会契约论 | C.天赋人权 | D.人民主权 |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
C.反对君主制 | 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 B.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 D.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