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讨粤匪檄》指出:“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
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农民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
B.在批判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了太平天国宣传西方思想的先进之处 |
C.由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和中国以往的农民起义没什么两样 |
D.材料深刻的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日: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明太祖 | D.明成祖 |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 B.中央集权制 | C.文官体制 | D.监察体制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 | B.政权发生更替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