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
B.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
C.维新思想逐步从思潮走向政治实践 |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时代潮流 |
《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判断这位官员生活在
A.西周 | B.战国 | C.秦朝 | D.东汉 |
秦朝开创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 B.太尉 | C.御史大夫 | D.尚书台 |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