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记录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功武略,也传扬着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旷古传奇。在我们薪火相传的记忆中,既有胡服骑射、关山飞渡,又有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这说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和人民之福
③必须十分珍惜和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符合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形成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这一次飞行中,我国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了多项在地面无法完成的科学实验。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些科学实验的完成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和改造规律 |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就可以获得 |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无数青年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
①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论语》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总结,历来只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孔夫子的思想与当代人的生存际遇相衔接,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学,融解在一个又一个当代世俗生活故事之中,因此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这一事例表明()
A.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行动指南 | B.认识的发展要经历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
C.理论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 | D.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
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表明()
A.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08年9月10日将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希望借助这台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以接近光的速度和力量撞击质子,让宇宙大爆炸再次上演,从而揭开宇宙形成之谜。这表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D.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