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为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
0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 |
![]() |
10.97 |
12.02 |
13.00 |
13.98 |
15.05 |
③找出②中F=2.50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 OB段的拉力记为F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见答题卡)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 cm。
(2)测得OA=6.00cm,OB=7.60cm,则FOA的大小为 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答题卡上做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 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8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图所示,数值的单位是mm,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设重物的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答案的数值或表达式的系数均取2位小数)
(1)重物从开始下落到计时器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EP减=_____________J。
(2)当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的速度vB=___________m/s。
(3)重物下落到计时器打B点时增加的动能△Ek增=___________J。
(4)我们发现,△EP减和△Ek增并不严格相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大,则可能是( )
A.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漏加了小球的半径 |
B.误把悬线长和小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 |
C.测量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
D.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 |
如图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1____m2.
(2)在做此实验时,若某次实验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假设碰撞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m1:m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单位为cm,那么:
(1)纸带的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3)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
。(g取9.8m/s2)
(4)通过计算,数值上(填“>”、“=”、“<”),这是因为。
(1)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①该振动的振幅是
;②振动的周期是
;③在
等于
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图2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
点位于
处。④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⑤经过
周期后,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
(2)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 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 ,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