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量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             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a 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盛有pH分别为3、5、7、9的100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每一个烧杯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是第_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表示萝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时的曲线变化;②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HCl的曲线变化。

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图甲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乙表示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1m13-NP(300umol/L)后,小鼠纹状体细胞合成的与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 (P53)的总含量。请回答。

(1)图甲结构①中发生的代谢过程是__________。
(2)胆碱酯酶能够分解兴奋性神经递质,而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则图甲中物质③的含量会______,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
(3)图乙同期对照组中应加入________。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直接起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4)据图乙推测,小鼠纹状体细胞凋亡数目增加最多的时段最可能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4分)

(1)由甲图推知,与M点相比,N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甲实验提醒我们栽培农作物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2)将对称叶片上侧遮光,下侧见光(如图乙所示),并采取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标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_______。
(3)据丙图所示,在6:00时,该植物产生[H]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在18:00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零。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光合速率为_______mg/h。中午12:00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的_______含量下降。

如图为模拟中心法则信息传递过程的实验研究装置,据图回答:

(1)若图示为模拟某种病毒的信息流动过程,装置中加入的模板A为单链,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加入的原料B为脱氧核苷酸,则该过程所需的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模拟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为模拟人体淋巴细胞中发生的生理活动,装置中加入的模板A为双链,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TGTT-,则加入的原料B应为_______________,该过程所需的酶B为RNA聚合酶,模拟的过程为____________,该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该细胞的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为PCR过程,则装置中加入的模板A为双链,即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该过程实际上模拟的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酶。

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下图。某培育中心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定律,相关基因通过_____控制毛色。
(2)鹦鹉甲产生的配子种类有_____种。
(3)鹦鹉乙基因型为______,鹦鹉丙毛色为_______。
(4)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_______。
(5)实验室欲通过两纯合的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6)在自然环境中,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