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模型表示研究结果 |
|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
| 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
| 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的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凋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只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仅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③ |
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有增加产热的作用,能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和体温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
| B.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传导方向的结构是突触 |
| C.当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
| D.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5℃降至5℃时,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加,酶活性基本不变 |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
| B.肾上腺素促进糖的氧化分解,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
|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
| 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 |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 B.切断d、刺激b,不会强起效应器的收缩 |
|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
|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