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c是 ,其分泌受 (填器官名称)分泌的激素a直接调节。
(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会变紫色的是 ;激素 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
布最广。
(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中 的特点。某单位组
织体检,小王的体检结果出现异常,下图为其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由验血报告单可知小王体内,推测其可能病变的器官是 。
教材原文填空(每题2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生物膜系统是由 和细胞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
(3)化能合成作用是指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
来制造 。
(4)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
(5)细胞周期的概念: 的细胞,从 完成时开始,到 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 (STZ)(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随机取40只大鼠,禁食12 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65 mg/kg(溶于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 。
(2)注射48 h后,其中的 组小鼠出现糖尿病症状,选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
(1)将实验一剩余的10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乙、丙两组。
(2) .
(3)对丙组的每只大鼠 ,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2 mL蒸馏水,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4)4周后, 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组别自上到下依次为 。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组别 |
数量(只) |
实验开始 时(mmol/L) |
给药4周 后(mmol/L) |
10 |
19.46±3.98 |
19.00±2.70 |
|
10 |
18.62±3.08 |
10.12±2.65 |
|
10 |
3.85±1.28 |
3.94±2.20 |
实验结论: .
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首次接触抗原时,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
(2)某人接种乙肝疫苗,机体产生了抗体和相应的 。此后当外界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机体就会启动二次免疫,此过程的特点是: 。请将此过程在图中补充完整。
(3)研究表明:动物的褪黑素有抗肿瘤作用,原理之一就是增强免疫系统的 (在“防卫、监控、清除”中选择)功能。
(14 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 (结构)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器官 ,从而 (促进/抑制)对水分的重吸收。
(3)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图(a)中a属于其中的 (本小题每空1分)。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当兴奋沿神经①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②上的_________结合后起作用,此时②的信号变化是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 (内或外)的电流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