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
(2)国君(即诸侯)拥有什么权利?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历史证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各国发展的重要前提。请回答:
(1)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哪一文件的颁布解决了美国农民的土地问题,该文件的颁布对战争的意义又是什么?
(2)19世纪后期,俄国用什么方式解放了农奴?该举措对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3)如何对待农民和农业问题,是十月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上,各国对待“三农问题”的举措给你什么启示。
材料一明治时期,日本工业、军事得以蓬勃发展的两个条件中国并不存在。日本之所以能够建立自己的工业与建设自己的军队,靠的是对农民征税,而中国农业却无法负担日益增加的税捐。内战与暴动引起的破坏、银价提高而导致的贫困化、愈来愈频繁的饥荒和水灾,致使19世纪下半叶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甚或倒退。……还有无效率的官僚机构的重压,红利分配太高……国家非但不保护新兴工业,反而按照旧观念,沉重打击最有活力的企业。
——谢和耐[法]《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为实现殖产兴业)明治政府除进行地税改革而获取必要的巨额土地税收之外……对外则通过向亚洲近邻小国家实行侵略掠夺,获取资金。……采取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在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植下,1886~1890年间,在日本出现早期产业革命热潮。他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与日本相比中国无法建立自己的工业和建设自己的军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政府为获得资金采取了什么途径?日本实现殖产兴业的过程有何特点?
(3)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77年前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追根溯源在明治维新时已经埋下祸根。请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对此加以说明。
(4)读史可以明智,综上,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材料一(18世纪)英国拥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他可以将敌方的海军舰队封锁在港口里,并掐断敌方的海外贸易航线。在英国海上力量的保护下,英国的海外贸易航线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繁荣发达的海外贸易不仅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更为英国的军事力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争经费。——《英国海上霸权与大英帝国》
材料二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德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最新科学技术,到20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德国海军开始了飞速的扩张。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宣布“德国的未来是在海洋上”……德国利用英国对布尔共和国的战争在整个欧洲唤起的对英国的普遍敌意,挑衅英国的海上霸权……这样,由于对英国海军的挑战,以及对法国和斯拉夫人的这些侵略,它迫使英法和俄国形成对抗德国的防御性谅解。
——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外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些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香港《文汇报》2014年2月13日社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海军发展与英国海外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海军飞速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法俄“对抗德国的防御性谅解”形成的具体内涵。
(3)比较材料二、三,回答德国与中国加强海军建设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报刊杂志经常会在战争周年之际,发表文章提醒人们匆忘历史。铭记战争,并非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防止罪恶再度上演。阅读下列报纸内容,回答问题。
(1)《华尔街日报》所提的“中国人对甲午有着惨痛记忆”,为什么?
(2)《解放军报》所指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结合“两报”观点,分析其胜利有何意义?
(3)同学们在学习比较两场战争中人民发挥的作用,发现在后一场战争中,更能显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请举两例说明。
2014年是中国红军长征80周年,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长征的图片。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红军长征图片的有关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1个方面即可)
(3)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