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A.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
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
|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 D.顾炎武主张全面废除儒家思想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A.由人治转向法治 |
|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
| 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
|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程颢 | C.朱熹 | D.王阳明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
|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
| C.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