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A.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
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4-16世纪时的一位哲人曾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
| A.提倡人性,关注人生 | B.呼吁人们爱惜大自然 |
| 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 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 B.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作用 |
| 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 D.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
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
|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
| D.中国已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周恩来评价1953年选举法时说:“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但这是合理的、正确的。”这段话说明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
| 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
|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
| 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
1931年北平某报纸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
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
②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
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④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