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请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 |
取样 |
处理 |
分组 |
含葡萄糖的培养液 |
供氧情况 |
|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
50 mL |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
甲 |
25 mL |
75 mL |
无氧 |
乙 |
25 mL |
75 mL |
通氧 |
|||
50 mL |
未处理 |
丙 |
25 mL |
75 mL |
无氧 |
|
丁 |
25 mL |
75 mL |
通氧 |
(1)丙、丁组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该反应变化是 。
(2)甲、乙、丙、丁四组中能产生CO2有 ,可以用 作为检测CO2多少的指标。
(3)丁组的氧气消耗量 (大于、小于、等于)乙组。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 (相同、不同)。
(4)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丁组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科学家培育荧光鼠的设计思路可用下面的图解表示。
依据设计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在过程A中对天然质粒做的修饰改造是________。
(2)检测荧光小鼠细胞内是否含有基因X,在分子水平上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探针;判断转基因荧光鼠荧光基因的表达是否成功,在个体水平上应检测_____________。
(3)如果想一次繁殖多只转基因鼠,则需要在过程G中实施____________,该操作一般在胚胎发育至________期进行。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
B.水体溶解氧较高 |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下图是某奶牛场污水处理流程图。
请分析并回答:
(1)进入厌氧池的污水,主要是通过池中________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
(2)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昆虫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这些能量与厌氧池中降解的产物共同参与氧化塘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沿着食物链中的________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鸭等产物,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此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_效率。沼渣、粪渣等可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材料,又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太湖水体近年富营养化加重,发臭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渔业和居民用水。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______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浮游植物暴发后大量死亡时,使水体发臭。从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导致水体发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加快治理,还可以放养鲢鱼等植食性鱼类构建生物修复系统。该生态系统中蓝藻与芦苇存在________关系。藻类与植食性鱼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通过________调节形式,使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则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太湖的污染与治理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_____________。
(3)寒冷环境中有即时反应之一是起“鸡皮疙瘩,请写出产生此反应的具体反射弧。
(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5)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的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① 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抗体,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 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分解成多肽。
③ 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