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请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含葡萄糖的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1)丙、丁组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该反应变化是              
(2)甲、乙、丙、丁四组中能产生CO2          ,可以用          作为检测CO2多少的指标。
(3)丁组的氧气消耗量         (大于、小于、等于)乙组。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         (相同、不同)。
(4)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丁组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分钟分裂一次,)。实验一:14N细菌+14N培养基→20分钟破碎细胞离心→结果全为轻链DNA; 实验二:15N细菌+15N培养基→20分钟破碎细胞离心→结果全为重链DNA; 实验三:15N细菌+14N培养基→20分钟破碎细胞离心→结果全为中链DNA。
(1)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等(答两点)。
(2)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作用。
(3)若用15N标记的细菌的DNA作模板,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在右边的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分钟过程中,第二代和第四代细菌中含15N和14N的DNA的含量的柱状图(15N标记的模板DNA为第一代)

观赏植物藏报春,在20~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藏报春开红花。若将AA和Aa的藏报春移到30 ℃条件下,新开的花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现象说明开白花、开红花是      (不能、能)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其在进化上的作用是

下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根据上述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为③再到⑤所采用的育种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③培育出的④植株的方法叫__ ________,④叫
(3)由③ 培育出⑥ 的常用方法Ⅳ 是______________,形成⑥ 的原理是_______ ___。

某城市近年一直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创“绿色城市”。“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包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等等。
(Ⅰ)、近年来该市通过引进观赏植物等使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Ⅱ)、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方案中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2)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进行⑦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
(4)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    
(5)该生态工程所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