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除草剂丁草胺的使用会影响葛仙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研究丁草胺对葛仙米生理作用的影响,取状况相近的葛仙米,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浓度的丁草胺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测定葛仙米的氧气释放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实验结果如下。
(1)随着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 ,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添加丁草胺会使葛仙米的细胞呼吸速率 ,释放的能量增加,从而促进对丁草胺的降解。
(2)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是与葛仙米共生的蓝藻逆境保护的必要成分。据表分析,丁草胺浓度范围为 mg.L-l时,葛仙米的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增加,以抵御丁草胺对蓝藻细胞的危害。
(3)在丁草胺浓度为50 mg.L-l时,葛仙米是否能生长? 。
(4)在稻田中,丁草胺的使用浓度通常为27.5 mg.L-l。据本实验分析,该浓度对保护日益稀缺的葛仙米资源是否有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 。
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________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由_________(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_____________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图2为实验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此时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
分析回答有关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问题
甲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结构的放大图。丙图为细胞3的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 甲图中细胞1作用于靶细胞、细胞3作用于细胞2、细胞4作用于靶细胞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依次是。
A.激素、化学递质、抗体 | B.化学递质、淋巴因子、激素 |
C.激素、化学递质、淋巴因子 | D.抗体、化学递质、激素 |
(2)若甲图的靶细胞为乳腺细胞,与乳汁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
(3)若甲图的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图丙中存在_____个如图乙所示的结构。该结构中信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若甲图的靶细胞是体内移植器官的细胞,那么,细胞4的作用会引起机体反应。写出细胞4发挥作用的方式。
(5)丙图的细胞中构成①的主要物质是。结构②的存在说明该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通过
方式产生的。
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________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________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________具有疏水性和________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____。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 _______,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_______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②淋巴细胞③ 心肌细胞④口腔上皮细胞
某学生社团以果蝇为材料开展遗传学实验。已知果蝇中有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三对相对性状,其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和翅形基因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
⑴现有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产生子代中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则红眼和白眼中显性性状是。
⑵若果蝇中相对性状灰身与黑身用A、a表示,长翅与残翅用B、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3:3:1:1,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__。
⑶在体色和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正交与反交产生子代结果不一致的亲本组合性状是。
⑷如果将孵化后4 ~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正常培养温度为25℃)处理6~24h,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由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①②。
⑸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在做果蝇实验时发现1只突变型(单个基因突变)的雌蝇与1只野生型雄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现象,并用简练的文字作以说明(基因用R、r表示,其它字母表示不给分)。
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低温或高温)的影响时,细胞的结构会遭到损伤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加,结果细胞内含物会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
①实验材料: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
②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60株,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6只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4、5、6号;
第三步:将60株小麦幼苗均分成3组,每组20株,分别置于1、2、3号烧杯中,4、5、6号烧杯的处理措施是;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去除烧杯中的幼苗。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 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
⑴第一步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的目的是。
⑵请补充上述的实验步骤:
第三步:。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
⑶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⑷实验的因变量是。
⑸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会带来实验误差。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