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和HR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R可能是弱酸 |
| B.x点时c(R-)=c(M-) |
| C.HM是一种强酸 |
| D.稀释前,c(HR)=10c(HM) |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放出Cl2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KMnO4 | B.MnO2 | C.NaClO3 | D.NaClO |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是
|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
| B.溶液中一定含Cu2+ |
| C.溶液中一定含Fe2+ |
|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
|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
| C.制取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
|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H-)=10-13 mol·L-1的溶液中:Na+、ClO-、F-、K+ |
| B.能使广泛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Ba2+、Cl-、Br- |
|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Cl-、S2-、OH- |
D.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O 、S2-、SO![]() |
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2有强氧化性 |
| B.向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
|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发现浓度偏低,可能由于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事先未干燥 |
|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