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国家),B是________(国家),C是_______(国家)。
(2)图中,数字①是________(海洋), ②是________(海洋)。
(3)图中,甲是________(山脉), 乙是________(山脉)。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____。
(5)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_____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_______。
某班学生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各题。(7分)
(1)在①②两条线路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 线。
(2)若甲、乙两处形成一条河流,则这条河流可能出现在处。
(3)若D处的气温为15°度,那么C处的气温是。
(4)B在A的方向。如果A与B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那么A与B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
(5)B、D两处中,哪一处适宜发展种植业?为什么?。
读黄河流域相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县含沙量比河口大得多,其原因是黄河流经了地形区。带来了大量泥沙,该地区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其自然原因有,人为原因有。该高原的地表形态具有的特点,该生态问题带来的危害有。
(2)黄河下游素有“”之称:原因是因水流变慢,泥沙而使河床高于两岸平原。
(3)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是。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
土地 |
人口 |
国民生产总值 |
水资源 |
约占全国比例(%) |
5.4 |
17.5 |
26.2 |
3.54 |
材料二:
(1)图中山脉A是,B所在地是平原
(2)图示地区包括的主要工业基地是
(3)根据图中信息,图示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从材料一中可知制约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你认为解决的措施主要有。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②与③之间是盆地,甲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2)乙地区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被誉为“高原之舟”的优良畜种是。
(3)西区与丁区的界线①是山脉,此山脉以北的丙地区一月份均温0℃(大于或小于)。
(4)三明市位于地区,主要种植
粮食作物。
阅读下列材料和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30年世界人口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1975年为40亿,1987年为50亿,1999年为60亿,2011年达到70亿。目前,每年仍以780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漫画
(1)材料一反映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2)给漫画配上合适的名字。漫画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有等。
(3)我国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赠长,因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