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中国当今的改革开放 ⑤光荣革命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⑤ |
早期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1583-1645)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创始人。他说:“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他强调:“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下列有关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说法不正确是:()
| A.反对专制主义 | B.强调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
| C.倡导理性主义 | D.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
|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
|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 D.人民主权的观念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