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该法案
| A.目的是为了打击荷兰的优势 | B.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
| C.保证了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 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晌之前,从神州太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丽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九二共识”的确定 |
|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问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1972年2月《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嚣谋求霸权,每~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公报解读准确的有( )
①对当时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美国的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有助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
|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
|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