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 B.民族危机逐渐加重 |
| C.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
|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社会的基层单位“这段话反映当时
|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 |
| B.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正确地调整 |
| 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 |
| D.党和政府要加快建设步伐,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 B.自然经济的阻碍 |
|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 D.民族资本家投资方向转向商业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
| A.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 B.抑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
| C.扩大税源 |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 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
| C.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 D.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 |
下列因素中推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 B.圈地运动的扩大 |
| C.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 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