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B.民族危机逐渐加重 |
C.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肖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 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
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题材 |
本埠 |
全国 |
国外 |
数量 |
57篇 |
80篇 |
37篇 |
比例 |
33℅ |
67℅ |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职业构成 |
自耕农 |
地主 |
佃农 |
工人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11% |
23% |
35% |
21% |
10% |
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如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 | B.审美情趣 | C.生活水平 | D.国际潮流 |
如图,中国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下列宣传画与这一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