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
A.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
B.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
D.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
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
B. |
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 |
C.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
D.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 |
如图海报由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上海市推销委员会于1950年11月绘制。当时创作这幅海报意在( )
A. |
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 |
B. |
倡导银行储户购物消费 |
C. |
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 |
D. |
打击投机商人倒卖公债 |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 |
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
B. |
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
C. |
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
D. |
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
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
A. |
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
B. |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C. |
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D. |
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
如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
A. |
1841﹣1868年 |
B. |
1868﹣1895年 |
C. |
1895﹣1922年 |
D. |
1922﹣194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