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发生时期相同
C.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D.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 | B.32、8、32、64 |
C.16、8、32、32 | D.16、0、32、32 |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且他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下列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
C.测交结果中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比例9∶3∶3∶1 |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 |
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
C.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